6月7日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中心聯合舉辦的求智讀書會第七次活動在東榮大廈1214會議室舉行。本次讨論的主題是“弱者的武器:結構、行為與再生産”,主要圍繞《權力的眼睛》、《再生産》、《學做工》與《弱者的武器》等著作的基本觀點進行拓展性讨論。彭斌老師、馮耀雲博士後與讀書會的部分同學參加了本次活動。
在讨論的第一階段,彭老師闡釋了上述四本著作的内在關聯性,同時概述了其主要觀點。彭老師首先比較詳細地區别作為能力的權力(power to) 與作為關系的權力(power over)的差異。在此基礎上,彭老師在分析《權力的眼睛》中的福柯的觀點後指出,将權力簡單的等同于支配并不能容納所有的權力現象,作為反支配的權力也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着的重要的權力形式。順着這一思路和脈絡,彭老師在概述和分析了布迪厄的《再生産》的主旨内容的基礎上指出,布迪厄通過對符号暴力和學校中文化的再生産問題的探究,實質上談的是教育與社會結構、階級再生産的問題。接下來,彭老師着重闡釋了威利斯的《學做工》的基本内容,區分了《再生産》與《學做工》的研究主旨的差異:雖然兩者思考的問題具有相似性,但是,其視角卻存在差異,前者主要是從文化再生産的角度來讨論精英結構的維系,後者則是從文化生産和亞文化的角度分析那些處于被支配地位的工人階級子弟如何子承父業。随後,彭老師再次簡要地介紹了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并且比較了《弱者的武器》與《學做工》兩者在主旨思想上的異同。最後,彭老師以“弱者的武器:結構、行為與再生産”作為主題,簡要凝練地闡釋了社會結構、社會行動者的行為與策略以及社會再生産之間的内在關系,分析了權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在讨論的第二階段,馮耀雲老師對彭老師的闡述進行了補充,并且以他的博士論文——《沖突的持續性:S村農民與政府征地糾紛問題研究》中的研究探讨了農村征地過程中的沖突問題,提供了幾個生動形象的具體案例和大家分享。例如,馮老師談到,在針對同一征地事件的訪談過程中,不同農民、農民代表和基層幹部對于同一“故事”的說法存在着相當大的差異;農民代表在主導抗争過程中往往也會采取某些策略性行為。馮老師在介紹了許多在征地過程中發生的真切案例和故事的基礎上指出,雖然農民在征地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抗争,但是,即便如此,在征地糾紛中受到損失的往往是作為弱者的農民。随後,同學們與馮老師進行了進一步的讨論。鞠思成和張世成兩位同學結合其家鄉所在地的不同征地情況與馮老師進行了交流。張世成同學還就征地過程中征地的收入和糾紛解決的成本問題向馮老師進行了提問。镡翔同學和林世星同學也就一些問題與馮老師進行了讨論。
随後,大家一同觀看了影片《天注定》中的第一部分——一個關于村民抗争基層權力與資本貪腐犯下命案的故事,同時進行了簡短的讨論。馮老師結合自己的實證調研與影片故事對基層政府與農民、農民代表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彭老師則以本次讨論的主題作為視角,結合影片中的故事對于弱者抗争行為與結構再生産的關系進行了闡述。
最後,本次讨論活動在意猶未盡的氛圍中結束。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鞠思成)
201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