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中心聯合舉辦的求智讀書會第六次活動在東榮大廈1214學術交流會議室舉行,讀書會的指導教師彭斌老師與部分成員參與了本次活動。本次讀書會讨論的文本是斯蒂文•盧克斯教授的《權力:一種激進的觀點》,讨論的題目是“為什麼服從?——關于适應性偏好、隐蔽的反抗與虛假意識的分析”,主要涉及到隐蔽的反抗、适應性偏好與虛假意識等問題。
在本次讨論的第一階段,滕亮與夏海洋兩位同學闡釋了詹姆斯•斯科特教授有關弱者的武器的理解。斯科特批評了“虛假意識”的觀點。在斯科特看來,無論是通過說服各種從屬群體積極信仰那些論證其自身地位的正當性的“虛假意識”,還是通過使從屬群體消極接受其生活于其中的社會秩序的“虛假意識”,都忽視從屬者的隐蔽的反抗。斯科特認為,從屬者是為了生存而掩飾其真實思想感情的、善于應變的和具有策略的行動者。他以存在着的“各種隐蔽的記錄”指出,從屬者可以通過謠言、閑話等途徑對掌權者進行隐蔽的反抗。
在本次讨論的第二階段,鞠思成同學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對喬恩•厄爾斯特所認為的适應性偏好進行了解讀。厄爾斯特通過酸葡萄的寓言故事将适應性偏好與權力的運用想區别開來。他認為,“适應性”是一種所謂的“因果關系”形式而不是“具有意圖”的形式,是人們頭腦中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發生在“人們所關心的事物背後隐藏的純粹因果關系的過程”,是與由行動者自身“有意圖塑造的各種願望”相對立的。盧克斯教授在肯定厄爾斯特所提出的适應性偏好的重要價值的同時,也對厄爾斯特過于強調适應性偏好不大可能來源于權力運用的觀點進行了批評。在此基礎上,他也引用了阿瑪蒂亞•森、瑪莎•納斯鮑姆、約翰•密爾與布爾迪厄的思想來說明适應性偏好的觀點。
在本次讨論的第三階段,張世成同學通過文本分析闡釋了虛假意識的觀點。盧克斯是通過引用葛蘭西的霸權理論來闡釋虛假意識的。他認為,當人們的主觀利益與其真正的利益不一緻時,這種主觀利益就可以理解為是權力施加者通過塑造認知、偏好、利益誤導等方式形成的,它使人們接受現有的秩序,或者意識不到自己的真正利益,從而實現自願的服從。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主觀的利益就是虛假的意識。然而,盧克斯教授也批評了虛假意識的觀點的缺陷。在他看來,由于“完全的控制從來不曾實現”,所以,運用虛假意識來解釋被支配者與從屬者的服從也是具有局限性的。
在本次讨論的第一階段,彭老師就曾針對文本進行說明和解釋,指出在閱讀和分析文本中應當注意到的問題。在讨論的過程中,彭老師對于讀書會部分成員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和生動形象的解釋,同時也給大家推薦了一些相關的閱讀文本。
通過本次讨論,讀書會完成了對斯蒂文•盧克斯教授的《權力:一種激進的觀點》的閱讀。最後,彭老師總結了此次活動,同時對下次活動進行了布置。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滕亮)
201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