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中心學院聯合舉辦的求智讀書會第三次活動在東榮大廈1214學術交流會議室舉行。指導教師彭斌老師、讀書會部分成員參與了本次活動。本次讀書會讨論的文本是斯蒂文•盧克斯教授的《權力:一種激進的觀點》,讨論的主題涉及到權力的基本概念、權力和利益以及三維權力觀的論證等問題。
在本次讨論的第一階段,林世星、楊端程兩位同學闡釋了盧克斯教授對于權力基本概念的理解,指出權力讨論的共同核心或基本思想是A通過某種方式影響B。同時,他們也闡釋了盧克斯對于帕森斯和阿倫特的權力觀的概述。其中,帕森斯“将權力看做是一種在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其他單位、個人、或者集體的行為發生改變的特殊機制”;阿倫特則認為,“權力所對應的人類能力不僅僅是行動的能力,而且是共同行動的能力”。大家接着從不同角度讨論了盧克斯對于權力、強制力、暴力/武力、權威、操縱、影響力等概念所作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彭老師向大家簡要解釋了當代西方權力理論流派上的差異,比較了達爾、盧克斯與帕森斯、阿倫特等思想家和學者在權力理論流派和基本理念上的差異,探讨了盧克斯教授在權力概念分析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
随後,彭老師分析了權力與利益的關系,他指出,在權力的分析與測量研究中,“利益”是一種可以進行評判的觀念,它往往是與人們的需要聯系在一起,體現為人們的偏好。但是,不能簡單地、抽象地将偏好等同于自利,而是應當将偏好視為在不同境況中被再生産出來的。在這種意義上,人們在不同的境況中會存在着虛假的偏好、偏好僞裝、偏好轉移與适應性偏好等問題,存在着需要判斷偏好真實與否的問題。
在本次讨論的第三階段,張世誠與鞠思成兩位同學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對三維權力觀進行了比較:一維權力觀将那種可以明顯觀察到的權力運用——即,它體現為偏好的沖突——界定為權力研究的中心;二維權力觀補充了權力現象中存在着隐蔽的權力的現象,存在着不決策、議程控制或内部排斥等方式;三維權力觀則注意到權力的多種表現形式,揭示那些可能隐藏着的或者潛伏着的權力現象。彭老師對上述同學的觀點進行了評論,同時對涉及到權力現象的“不作為”、“無意識”以及權力與運用、權力與意圖等問題進行了解釋。
最後,大家共同讨論盧克斯關于第三種維度的權力觀的自我證成的問題,簡要分析了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思想、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理論對于盧克斯的三維權力觀的影響。
彭老師總結了此次活動,對下次活動進行了布置。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滕亮 )
201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