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求智讀書會•學術活動簡報(三十三)

發布時間: 2016-04-11點擊:

    2016年4月1号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求智讀書會第三十三期活動暨2015-2016春季學期第一次讀書會活動在東榮大廈1214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讀書會由電子政務系主任導于君博副教授主持,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經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物理學院的部分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治理的微觀基礎:一個跨學科讨論”。

    于老師首先介紹了治理理論引入我國的過程,認為過去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對不發達國家進行大量的投資和援助,最終卻收效甚微。學者們把這種情況歸為國家治理能力的缺失。以俞可平為代表的學者把治理這一概念引入國内,為中國學者提供了讨論改革的話語平台。對于治理理論來說,很多學科都對于其做出了闡釋,然而,各個學科對于治理理論的解釋存在着巨大差異。在社會科學中,微觀基礎較為紮實的學科其說服力也是最強的,例如經濟學和社會學。紮實的微觀基礎使我們在探讨中觀和宏觀問題時具有更好的連貫性。那麼治理的微觀基礎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探究治理的微觀基礎?

    在讓不同學科背景的同學對此讨論之後,于老師認為人是最微觀的基礎,想要探讨治理的微觀基礎就要從個體入手。從不同學科來看。政治學所追求的是秩序。秩序的微觀基礎則是合作。隻有一個人的時候并不存在政治,以最基本的兩個人的情況為例,兩個生活在同一空間的人要想達成一種秩序就需要有某種契約的存在,或者是有諸如暴力這樣的威懾性力量的存在。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可以說這兩個人達成了合作。經濟學所追求的是資源的最優配置。達成這一目标的微觀基礎仍然是合作。仍然以最基本的兩個人的情況為例,兩個人想要對一種稀缺性資源的分配達成共識,也不得不合作。無論這種合作是基于自願還是基于強迫。于老師認為,合作就是治理的微觀基礎。

    很多同學認為,與管制、管理相比,治理代表了一種更加平等、民主的管理辦法。于老師認為,這是給治理概念所強加的道德标簽。所謂治理并不就意味着價值上的優越。例如當前的反腐敗運動,也屬于治理的一種。于老師認為,我們不要給概念做道德判斷,不要認為什麼一定就是好的或一定就是不好的,在道德判斷的基礎上我們将無法展開有效的學術讨論。

    随後于老師對在場同學的發言進行了點評,并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并布置了下一次讀書會的任務。

                                                                    撰稿人:劉偉辰

2016年4月11日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