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号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求智讀書會第三十四期活動暨2015-2016春季學期第二次讀書會活動在東榮大廈1214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讀書會由電子政務系主任于君博副教授主持,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和物理學院的部分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Governance Theories from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首先,于老師回顧了上次讀書會的内容。于老師提出,由于在不同生産力水平下的統治技術不同,因而如何以低成本實現可持續的集體行動的方式也就不同,即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治理方式。在古代社會,由于統治技術的限制因而其治理手段也較為粗暴。因而所謂治理并不必然包含平等協商和民主管理。然而并不能因此就以現代的标準給這種治理方式貼上“不平等”“不民主”的标簽。治理本身并無衡量其自身的道德标準,治理隻是基于其所在場域的現實狀況下尋求最低成本達成集體行動的嘗試。
随後,老師提出問題,為什麼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間會發生轉化?一些同學提出了諸如養老等例子。老師認為是這一轉變一定是以某些事實的出現而發生的。如養老的國家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口的流動背後的市場化改革、市場化改革背後的技術變革帶來的供給模式的改變。正是技術的變革降低了集體行動的成本,而這一變革改變了傳統的應對模式。也正是随之興起的新的應付模式對現代化環境下的傳統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戰。首要的挑戰就是政府發揮的作用似乎不如過去那麼巨大。在過去,國家處于絕對的優勢地位,其調節具有較強的确定性。而當下,由于超國家組織、地方政府、廣泛的社會組織進入治理領域,成為除國家外的新的或具有新面貌的治理主體,國家的絕對優勢地位受到削弱,治理變成碎片化的、不确定性非常強的過程。這便是現代化治理給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所帶來的最大的挑戰。但這也帶來問題,即由于其缺乏權威和确定性,現代治理的實現失敗的風險反而更高。同時,由于治理權威的缺乏,責任的劃分不明晰,試錯的空間難以找到,一旦治理失靈,這一機制就面臨崩塌而走向更加依靠國家的一面。
結合大家所閱讀的經典文獻,大家探讨了書中所提及的使治理運轉起來的五條理論路徑。大家着重對社會解釋理論進行了探讨。與授權代理理論不同,社會解釋理論認為一個領導者也許會構造規則Y給在X位置的人,并期望他做出行為Z。但是,處在X位置的人可能不會發現自己受到規則Y的影響,或者他們也許和我們隊規則Y的解讀不同。在這些情況下,即使他們傾向于遵守規則,也不一定會表現出行為Z。社會解釋理論主要強調在實現治理過程中行動者之間交流的重要性。于老師認為,也許用博弈論的理論可以更好的闡釋出社會理論所想表達的内容,這個理論路徑還應當有更多的探讨。
最後,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讨論了同學們提出來的各種的問題,并希望大家能夠走出寝室,走出教室,從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證成與證僞理論的例子。
鞠思成 趙德昊
2016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