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号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求智讀書會第二十六次活動暨2015—2016秋季學期第二次活動在東榮大廈1214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讀書會由國際政治系博士生導師郭銳教授主持,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經濟學院和物理學院的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國家認同的外部維度: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優越感再審視”,共分兩個階段進行。
在活動的第一階段,郭老師首先就主題展開了自己的觀點。郭老師提出,國家認同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優越感的關系問題,在國内政治中往往表現為主體民族如何與少數民族相處而維持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老師以蘇東問題為例,提到在北約華約對峙的冷戰時期,由于外部敵人的存在,蘇東國家基本都能維持民族團結保障國家認同。華約解體蘇東巨變之後,民族認同在該地區超越了國家認同,許多國家陷入了民族之間的戰争和不斷分裂的困境之中。維護國家認同在很多情況下往往需要維護國家中主體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優越感。老師提出主體民族對于少數民族文化上的同化尤其是語言上的同化往往并不是因為該國政府民族政策的使然,反而是少數民族自主選擇的結果。郭老師同時也提出了民族自豪感的構建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成為一些國際化大都市産生排外行為最終喪失國際化都市地位的原因。
在活動的第二階段,在座同學根據主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同學認為無論是民族自豪還是國家認同,都應該明晰己身自豪與認同所在,對于民族自豪和國家認同的内容有沒有一個全民族全國家的共識。有些國家因為缺少共識也就難以構建有效的認同。有的同學則以一些國家為例介紹自己對于民族自豪感與國家認同的認識。此外,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上,郭老師又提出了宗教這一重要變量。郭老師認為曆史上伊斯蘭教國家和基督教國家沖突頻發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教義的沖突,這兩大宗教的教義中都有消滅異教徒的辭令,這也是當今世界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行兇的根據之一。而在中國,無論是儒教、道教還是佛教,都沒有這種消滅異教徒的教義,并且儒釋道三教在中國出現了合一的現象,三教共同融入中華民族文化之中。由于中外對于宗教信仰方式的不同,中國人對于宗教功利主義的态度使得在古代中國宗教往往是被政治所左右。而西方卻恰好相反,宗教勢力往往能對政治施加較大影響,在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問題上也發揮着較大作用。
最後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總結并布置了下一次讀書會的任務。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趙德昊 楊端程
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