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鄧正來教授來我院做報告

發布時間: 2010-09-14點擊:

94,複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複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輯刊》主編、《耶魯全球在線(複旦版)》主編鄧正來教授在東榮大廈六樓會議室為我院師生做了一場題為“‘生存性智慧’與中國發展研究論綱”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和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張賢明教授主持了此次報告。

教授首先闡述了學術報告主題的背景。第一,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我們必須認真反思思想資源、知識生産、知識體系。中國缺乏對未來的發展圖景,獲得了發言資格,卻沒有發言的能力。近代以來,中國思想者思想一切,卻唯獨對思想根據本身不思想。第二,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的現狀不能令人滿意。中國社會科學30年的發展中,最大的兩個毒瘤:一是唯西方化的問題。我們在研究和思考中國問題的時候,中國丢失了。主要表現就是,用西方的分析框架和分析範式來解釋中國問題。二是唯學科化的問題。這使得在我們思考中國時把中國肢解了。

其次,教授列舉了生存性智慧的一般性觀點,大緻可以分為七個要點:第一,對于人類社會各種重大問題,現在所有中外讨論基本都是知識導向而不是智慧導向。這種知識導向在現代的邏輯中凸顯為,按照自然科學知識進行思想和認識,這種預設認為人類社會都是由知識和理想建構而成的,必然也是通過知識和理想去認識的。他認為,這種預設否定了各種生存性本能、生存性智慧的揭示和解釋。第二,當今任何一種知識性導向研究都是先行價值判斷或有意識形态承諾的。不論規範研究還是科學經驗研究都是如此,這無法談及和認真審視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生存性智慧及其背後作為基本資源的哲學,也無法談及和分析那些去價值判斷去意識形态的生存性智慧。第三,當今任何一種知識性導向的研究,無論是知識增量的還是批判反思的,都是在知識框架内部展開的邏輯遊戲或概念遊戲,離開了這些知識框架,研究基本上就失去了意義。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越來越與生命本身相割裂。第四,當今任何一種知識性導向的研究從内在上都是建構性的、邏輯性的、原則性的、生活意識形态性的。知識導向性研究内在隐含着一種普遍性追求,但是與之截然不同的是,生存性智慧在時間上既是傳統的,又是當下的甚至是未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存在,并存在在中國人心中的。第五,生存性智慧是外在于知識框架,但是與知識緊密相依和互動的智慧,生存性智慧不注重原則,但是有自己的原則,不關注普遍價值或道德而遵循具體的價值或道德。第六,生存性智慧是地方性的但是區别與人類學所講的地方性知識,它是活性的,有效的,靈活的,可模仿傳播的。生存性智慧在存在形态、傳播方式方面,是具有特殊性的地方性知識,是一種地方性的智慧。第七,任何一種知識導向的研究,内在都是以人為本,以國家、社會國際為基本限定的,在根本上是排除自然的,以自然為客體和對象的,即使關注自然生态也是将之作為外部存在而予以關注的。但生存性智慧本身卻是生态的,是将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而予以關注,不以國家、社會、國際為限定的。

    最後,鄧正來教授一一解答了現場同學的問題,并強調學術研究必須與自己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關。報告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劉向東)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