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午同行”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第3期活動,以午餐交流會的形式在東榮大廈B304會議室召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許甯老師作為引談嘉賓,以“結構、過程和能動——核威懾中的個人角色探析”為主題,分享了自己關于威懾進程中個人角色的研究心得。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部分師生參與交流,副院長馬雪松主持沙龍。

馬雪松教授在開場緻辭中介紹了許甯老師的主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成果,回顧了許甯老師的學術研究曆程,希望能夠在此次講座中深化對理論研究的認識。許甯老師感謝學院提供的平台和老師們的盛情邀請,欣然同與會師生分享近期的研究心得。
許甯老師首先闡述了體系與行為體間互動與互構模式的基本理論,具體講述了三種國家“黑箱”的開啟方式,并總結了上述理論體系的缺陷,即不同要素與探索路徑之間呈現出的平行性和離散性,這也突出了個體要素回歸國際關系的必要性。但個體要素在理論分析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許甯老師結合三個案例加以詳細講解。在塑造、引領國家的對外行為問題上,探尋個體要素影響力作用能夠獲得一定啟示,如在重大、迫切的危機壓力下,個人因素的重要作用得以凸顯。許甯老師随後從理論解釋力、國際國内政治背景等角度,解釋了選擇核威懾開展實證研究的原因。分析個人因素時,應充分考慮決策者的人格個性、意識形态、經驗履曆和知識結構。

随後,與會老師與引談嘉賓就如何平衡國際政治和政治學研究、理論的内部張力、論文寫作等問題展開深入讨論。通過此次交流,學院師生深入理解了國際政治中個人因素的理論應用。
馬雪松教授在總結緻辭時表示,許甯老師是學院青年教師值得學習和仿效的楷模,通過缜密的邏輯将散亂的術語整合到理論框架中,這次學院内部的對話和交流有利于打破政治學和國際政治的研究壁壘。在感謝許甯老師分享自己深入思考的結晶後,馬雪松教授也分享了自身對國際政治理論的内生創新的理解,應持續跟蹤前沿研究成果、深入反思已有學術命題、綜合運用社會科學方法、切實關照國際國内政治、積累分析相關典型案例、敏銳捕捉把握理論張力、積極拓展自我思維空間、著述傳播精品心得成果。
(徐天驕 柏然)
2021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