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國際行政科學學會副主席戴光前教授來我院作報告

發布時間: 2009-06-03點擊:

原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國際行政科學學會副主席戴光前教授來我院作報告

 

200961下午14時,原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吉林大學兼職教授、國際行政科學學會副主席、中國繼續教育工程教育協會理事長戴光前研究員在東榮大廈六樓報告廳為我校師生做了一場題為“基于改革開放的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系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名家講座之一,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黨委書記邊鐵和學院部分教師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麻寶斌教授主持。

戴光前教授首先介紹了今年7月将在赫爾辛基召開的國際行政科學學會年會的主題,以及今年520日在杭州召開的中、日、韓三國行政改革研讨會中中方提出的主題報告:即基于改革開放的中國公務員制度。接着,戴教授圍繞中國公務員制度是改革開放的制度安排、中國公務員制度體現中國特色、中國公務員制度注重公務員隊伍能力的建設和中國公務員制度在創新中完善等四個部分展開報告。

在第一部分,教授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公務員制度是改革開放的制度安排。首先,教授指出因為改革開放使中國成功實現了曆史性轉變。在此過程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調整政府與市場、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關系;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與此相适應,建立并完善的一套适應國家發展需要的公務員制度,建設一支能有效履行國家職責的公務員隊伍,成為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其次,教授認為,建立公務員制度是幹部人事制度發展的内在要求。他指出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大一統”的幹部人事制度,用一種方式進行集中統一管理。改革開放後,由管理制度的調整轉向了管理體制的改革,其基本思路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國家幹部”進行合理分解,改變集中統一管理現狀;二是改變用黨政幹部的單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員的現狀,形成格局特色的管理制度;三是改變缺乏民主法制的現狀,實現幹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開監督;四是改革的重點首先是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再次,教授認為公務員制度的設計體現改革開放的要求。他強調,中國公務員制度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建立并不斷發展,其價值取向、目标内容與發展進程必然體現改革開放的基本要求。最後,教授為大家講授了公務員制度的基本内容。他指出,中國公務員制度以《公務員法》和相關配套法規為基本載體,包括兩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關于公務員制度和公務員管理的基礎性規定。二是關于公務員管理各環節的具體制度。

在第二部分,教授論述了中國公務員制度所體現的中國特色。他提出,首先,公務員管理應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其次,公務員采取大範圍的界定模式,最後,公務員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第三部分,教授重點闡述了中國公務員制度注重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他談到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實現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為此,中國公務員必須制度堅持德才兼備原則和精英取向,強化對公務員執政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着力建立有效聚集、培養和使用優秀人才的良好機制,加強公務員隊伍能力建設,保持公務員隊伍的生機與活力。教授認為應從四個方面進行加強:第一是要拓寬優秀人才能脫穎而出的渠道,第二是嚴格對公務員的行為規範與監督,第三是加大對公務員的激勵保障力度,第四是加強對公務員的能力培養與開發。

在第四部分,教授明确指出了中國公務員制度在創新中完善的方式和手段。中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内,仍将處于改革開放的發展期,體制轉軌特征明顯,基于此的公務員制度具有持續創新的外在動力。同時完善與優化公務員制度的内在需求也較為強烈。因此,公務員制度要汲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華,還要借鑒各國公務員制度改革的有益經驗,這為今後的發展與完善預留了空間。

最後,戴光前教授在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公務員制度的變遷以及和改進的基礎上,認為借鑒國内人事制度改革的實踐經驗,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學習國外有益經驗,仍将是完善中國公務員制度的重要途徑,并将為此而繼續努力。戴光前教授還對同學們提出的相關問題一一作了回答,報告會在熱烈的讨論中圓滿結束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黃珍潇)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