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晚6:30,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院長、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公共行政評論》(中文刊物)雜志主編、《公共行政與發展》(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 英國)編委、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馬駿教授在南區超分子樓1樓會議室做了一場題為“經驗事實研究方法與理論構建:運用紮根理論研究中國預算政治的體會與困惑”的學術報告。此次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周光輝教授主持。
馬駿教授以自己多年的實證研究經曆,深入淺出地講述了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研究中國政治的經驗與困惑。馬駿教授的報告大體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馬駿教授闡述了紮根理論的價值及其局限。紮根理論是學者對于定性研究的發展,尤其當學者對研究對象的真實狀況,研究問題的真實性有疑問的時候。紮根理論,強調綜合運用演繹和歸納的方法,重視真實世界中真正問題,不斷深入觀察事實,反思建構理論的可能性和自洽性,力圖做到讓理論達到“飽和”。這樣“紮根”真實世界的理論,适合研究中國預算。
第二部分,馬教授結合自己的體會,告訴大家如何尋找研究問題。紮根理論的特别之處在于它不想簡單地做描述事實的定性研究,而是要發展出合适的理論。簡單來說,要找到真問題要“先漫遊,再聚焦。”先漫遊,說的是研究者剛剛進入研究領域時,可大可小的研究問題,然後去調研訪談,進入真實世界,提出開放性問題,讓事實引導自己的思路。之後,經過幾次提問、對數據編碼,如果有你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就是你應該聚焦的問題。
第三部分,馬駿教授講了使用文獻的原則和困惑。紮根理論不提倡研究者讀太多的文獻,尤其反對動不動就去找文獻。它重視的是研究者要維持開放的心态,進入現場即真實世界去尋找問題。當然,紮根理論也承認文獻有幫助學者熟悉研究背景,提高理論觸覺等等方面作用。但是,在現實和理論之間,研究者要側重于現實,真正的問題是來源于現實。
第四部分,馬駿教授進一步強調了前面提到的“理論觸覺”(theoretical sensitivity)的重要作用。理論觸覺指的是研究者個人具有的一種能洞察資料内在的意義精妙之處的能力。包括發現研究問題和對資料進行概念化的能力。它應該貫穿這個研究過程。如果研究者沒有理論觸覺,即使訪談對象明明說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也可能渾然不覺。理論觸覺來源于文獻、研究者的專業經驗和知識結構、研究者的個人經驗,以及對資料收集和分析的過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不斷地“問問題”和進行“比較”。
在第五部分,馬駿教授論述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這是紮根理論非常重要的地方。紮根理論是有自己的資料收集方法的,強調要在暫時性概念和概念框架的指導下進行的理論抽樣和資料收集。可是,真的有客觀的數據在那裡嗎?難道所謂的客觀的數據不是研究者和研究對象共同構建的關于真實世界的漫畫?這個問題迫使學者更加紮根于數據,然後不停地向上抽象,又不停地紮回數據。 在分析方面,紮根理論試圖運用自己的分析程序與規則,将資料分類并概念化,并使得概念間的關系明确出來,還要多次對新舊的數據重新編碼分析,直至達到“飽和”,建立起解釋性的理論框架。它的每一步分析過程都是以概念的形成、完善和相互聯系以及這種關系的完善為目的的。 總之,就是要做到:不停地比較,數據收集和分析同步,歸納與演繹結合,尋找核心範疇,建立範疇間的關系,不停地尋找縫隙、填充它們。
最後,馬教授還談了開展研究的一些小技巧。例如研究者為了分析數據間、概念間的關系,可以不斷地畫圖,又不斷地修改。他還強烈建議研究者勤寫備忘錄,注重聽取實踐者對學術論文的意見。
報告會之後,馬教授一一回答了與會者提出的問題。報告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賀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