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林尚立教授來我院做報告

發布時間: 2009-08-02點擊:

7 31 630,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政治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上海政治學會副會長、複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林尚立教授在南區超分子樓1樓會議室為我院師生做了一場題為“政治學與中國政治研究”的報告。此次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政治學理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周光輝教授主持。

林尚立 教授的報告以政治學研究學術化和中國政治研究為核心,分六部分展開論述。

第一部分, 林尚立 教授闡述了方法論的意義。 教授認為,現在中國大陸的政治學對于中國政治的許多問題未能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這裡的關鍵是中國政治學在方法論上有待提高。這就要求學界在政治學領域的研究應着力于科學化、本土化和國際化。而科學化的首要之意在于學術化,即要把政治現象和問題變成學術問題,然後通過科學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問題。政治問題要學術研究,避免政治研究。有了科學化,就要面對中國的現實,研究中國的問題。這樣的研究就有了差異性和獨特性,可以做出理論貢獻,可以與國際學界對話,做到政治學研究國際化。

第二部分, 林尚立 教授闡釋了政治學研究的基本使命。如果說,政治的使命是運用公共權力創造有序的公共生活,那麼政治學的使命就是如何使有序的公共生活成為可能。公共生活有組織、制度和價值三大要素。政治學要研究如何将這三要素進行配置,才能建構有序的公共生活。

第三部分, 林尚立 教授介紹了政治學的研究領域。政治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與社會關系的制度安排,主題是制度、秩序與發展,視角要從人、制度和發展出發,聚焦于用制度平衡人與共同體的關系,從而創造秩序和發展。如今,中國政治學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以人為本。這是從人的發展出發的現代政治學的思考邏輯,不同于從共同體發展出發的古典邏輯。這一點正說明了中國的政治學的發展已經進入現代政治的軌道中。

第四部分, 林尚立 教授論述了中國政治研究應注意的三對關系。一是事實與價值。要求在事實層面探求現實的相關性,超越虛幻的價值,相當于政治問題學術化;而在價值層面要探求價值的現實性,深入實在現實,關注如何使現有價值轉化為現實的可能性。二是田野與文本。在做田野調查時,我們要探究事實的邏輯,去試圖建構理論,不要僅僅做事實的調查式“初級産品”;在對文本進行研讀時,應當解讀文本的意義,以建構理論。三是中國與世界。研究世界,可以比較各國的實踐,把握政治常規;研究中國,要體悟中國的曆程,把握中國政治的邏輯。除此之外還有時間與空間,論題與問題以及政治學研究的科學化等方面的關系。

第五部分, 林尚立 教授論證了政治學研究的科學化。科學化的本質可以表述為擺脫現象描述,探求因果關系,揭示現象本質,創建通則理論和形成知識積累。那麼,科學研究的基本途徑就是先要有科學假設,然後進行科學求證,得出科學結論。這裡的科學假設是前提,同時意味着科學價值的兩個關鍵是提出出題,假設因果。馬克思的經典文本所呈現出的方法論,就是科學假設首先要從現象進入,尋找現象背後的規定及其相互關系,從而尋找出邏輯起點,因果邏輯和分析概念。

    第六部分,林尚立教授講解了如何用專業的精神研究政治。政治學的專業精神包括追求政治之善,來創造有序的政治生活,和追求政治科學,以探究政治生活的規律。我們要注意區分政治學研究和政治研究的差别。政治學研究是探究現象本質,建構科學理論,而政治研究是說明現象含義,預見形勢發展。前者對問題學術化的要求更多。政治學研究還要求有對政治現象一針見血定位的判斷力,和用理論系統和邏輯對現象進行思考的想象力。

    最後,林教授一一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報告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賀先國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