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學校“985工程”項目建設,推進“985工程”項目建設健康持續發展,提高建設效益,近期,吉林大學組織開展了“985工程”建設項目中期檢查評估工作,重點對新一輪“985工程”批準建設的科技創新、人文社會科學、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交叉三類共24個學科建設項目進行了績效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各建設項目較好完成了年度建設任務,在學科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水平不斷提升,并産生出了一批具有較高顯示度的階段标志性成果。
“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緊密圍繞“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的相關理論創新研究”“社會公正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研究”“社會公正與中國政府治理變革研究”“全球化時代社會公正的國際比較與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建設研究”四個主要研究方向,已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達到了項目建設的階段性預期目标。
科研成就碩果豐
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2010年以來,項目研究團隊成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7項,縱向項目經費244.7萬元,橫向項目11項、經費119.45萬元;發表CSSCI以上論文95篇;獲得4項省級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實現了以周光輝教授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政府治理研究》為代表的多項重要突破。
人才培養上,項目建設以政治學理論國家重點學科為龍頭、以行政管理和國際政治為主要支撐,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具有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能力和條件,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其中代表性的是:項目建設主要成員殷冬水博士的論文《民主:社會正義的生命—關于社會正義政治條件的規範研究》獲得2011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顔德如教授的《中國傳統處世智慧概說》列入教育部2011年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計劃。隊伍建設上,已經形成了以周光輝教授為帶頭人、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為依托、圍繞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主題、得到學界高度評價、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能力、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團隊。
同時,項目建設還把高水平、高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作為推動創新的重要動力,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2010年召開的《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國際研讨會取得了極大成功,并與中山大學、台灣大學高校簽署合作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的協議;已經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如杜克大學、芝加哥大學、路易斯威爾大學等形成了定期交流機制,邀請了10名國外知名學者來校舉辦學術講座;還有5名教師和4名研究生分别被派出國外知名大學做訪問學者或攻讀學位。
創新思路,打造項目特色
創新思路往往是一個項目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亮點。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把“創新”二字擺在重要的位置上,不斷創新研究思路,紮實理論研究,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基地建設。
注重基礎建設,建立文獻數據庫。項目建設把文獻數據庫作為初始建設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專門負責文獻數據中心建設的組織機構,初步搭建了數據庫建設的框架,緻力于把該基地建設成全國性研究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的文獻數據中心。
瞄準重大需求,推動學術轉向。項目研究隊伍不僅注重基本範疇、基本原理和學科體系的研究,而且還十分重視對中國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做出理論的回應,特别是圍繞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這一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來“研究問題”,以問題為中心從事研究,回答社會問題,真正做到“學以緻用”,提升服務社會能力。
重大項目帶動、團隊合作攻關。項目建設責任小組負責人周光輝教授承擔的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的完成已經形成了一支較為穩定的科研創新團隊,并在此基礎上以本項目研究團隊為主成功申報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政府治理”。實踐證明,重大項目帶動旨在通過項目研究形成學術團隊,使學術隊伍對項目建設未來發展目标和戰略更為清晰,并自覺轉化為每位成員的行動和追求,從而推動項目建設持續、深入,把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建設成真正國家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此外,該項目還通過逐步擴大國際交流,推進開放合作,采用“重點學科引領、多學科協同發展”的思路增強核心競争力提升綜合實力,這些也是此項目的創新之處。
多措并舉,推動項目研究進一步發展
雖然項目發展勢頭良好,成果頗豐,但在學科發展及隊伍建設方面仍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該項目成員提出了清晰的發展思路和舉措:一是提升研究隊伍水平,改善研究隊伍學緣結構,培養、造就和穩定學術造詣深、能夠引領學科發展的學術帶頭人,并通過培養學術隊伍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加強團隊建設;二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加強科研與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聯系;三是繁榮科學研究,完善科研獎勵體系,提升論文及著作的數量和質量,積極争取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和經費,申報各級各類獎項,提升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 (吉林大學網絡通訊社中心站 史健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