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午同行”學術沙龍第11期活動暨“官員問責的中國範式”主題交流會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 2022-05-25點擊:


 

2022年5月18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午同行”學術沙龍第11期活動以線上交流會形式召開。本次沙龍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治學許玉鎮教授擔任引談嘉賓,官員問責的中國範式”主題做引談發言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彭斌教授、馬雪松教授、田玉麒副教授、王娜老師、李慧傑老師、張力偉老師參與本期沙龍,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師資人才辦公室孫久舒老師及學院部分研究生參與交流沙龍由政治學系主任林奇富教授主持。

 

許玉鎮教授在引談發言中指出,官員問責是現代民主政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世界性問題。十八大以來,我國官員問責取得顯著效果,但外界始終存在人治代替法治、問責的政治工具化、運動式問責等質疑。處于“規則問責”與“美德問責”之争中的西方官員問責研究主要基于競争性選舉的現實,其對問責的理解是較為狹義的。不同于西方官員問責以行政問責為主,我國的官員問責以黨内問責與監察問責為主,代表性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與《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在實踐中積累大量經驗但有效的理論闡釋仍然相對缺乏。中國的官員問責具備兩個前提,一是中國共産黨作為使命型政黨的本質要求,二是對官員良好履職的法理回應,這兩點決定了我國的官員責任追究範式是“以責構權”,而西方官員的責任追究範式是“以權構責”。

許玉鎮老師接下來主要介紹了我國“以責構權”範式與西方“以權構責”範式的區别。一是“以責賦權”。我國的官員問責是針對公共權力本身,責任是權力的基礎,是領導幹部與一般公務員的主要區分維度,也是問責相較其他責任追究類型的特性,集中體現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的意見》的出台。二是“以責監權”。“官治”和“治官”是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主題,權力監督以責任為标杆進行,表現在黨内問責主導、監察問責實現自上而下的全覆蓋、“特定的過錯推定”的責任原則等方面。三是“以責量權”。官員問責初步實現法制化,但領導責任很難事先以法律規定,應以銜接協調的程序與制度實現官員責任的規範化界定。在此方面,需要在黨内問責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與突出監察問責。“以責構權”的中國範式也有其不可忽視的限度在防止責任的無限性方面,應當通過保障被問責官員的權利等,在程序上防止政治紛争法律化;在防止人治化方面,可以通過提級問責等措施有效應對官場人身依附與庇護關系。引談尾聲階段,許老師對下步研究進行了展望與擘畫,認為中國官員問責的經驗與範式需要綜合多學科視角進行深入研究歸納,将理論構建推向預判性與實證性研究。

 

在研讨交流階段,馬雪松老師認為,許老師的問責研究兼采政治學、公共管理、法學理論方法,根植中國黨政體制的制度結構和權力脈絡,既穿透學科壁壘,又為方興未艾的紀檢監察學科建設提供豐富啟發,是青年教師和學者的榜樣;彭斌老師認為本研究在國内學術界具有開創性意義,從中西差異、問責對象、黨内問責與監察問責的不同側重、案例研究等切入,思想體系已基本形成,下一步需要對責任與權力的關系從基礎理論角度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張力偉老師認為,西方關于問責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公共行政領域,而我國關于問責的理解多與将其與組織激勵、懲戒措施聯系起來,因此應當重新理解問責概念的原初内涵,并通過“委托代理”視角對其進行充分理解與清晰把握。林奇富老師在總結發言中感謝許玉鎮老師的精心準備與精彩報告,認為許老師依托雙重知識背景所提出的“以責構權”理論極富啟發意義,充分的案例與數據有助于對理論範式的構建形成更堅實支撐。本期沙龍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