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吉林大學廉政研究院、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第6期清晏廉政名家講壇學術活動在騰訊會議平台舉行。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師範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廉政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治學會理事、吉林省政治學會副會長李紅權教授受邀擔任主講專家,作題為“從‘運動’到‘一體推進’:我國反腐敗模式變遷的曆程與邏輯”的學術講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馬雪松教授以及吉林大學、國内部分高校教師和學生一百餘人參與本次活動。吉林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博士生導師劉暢教授主持講座。
馬雪松教授代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廉政研究院緻歡迎辭,對李紅權教授應邀出席清晏廉政名家講壇表示感謝,并就腐敗治理的重要地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理論研究的更高要求、廉政智庫建設和廉政建設理論創新的關鍵價值作出闡述。馬雪松教授通過介紹吉林大學廉政研究院在發揮廉政學綜合性應用學科交叉融合優勢、參與推進新文科建設、加快政治學一流學科建設方面的實際成效,闡釋了取自吉林大學清湖晏湖的“清晏”象征廉政建設的清谧晏如。

李紅權教授從“我國的反腐敗能否成為一種模式抑或是一種方案或道路”入手,提出探讨反腐敗模式這一問題的研究初衷,通過總結國内外學者對反腐敗模式的界定,提出由要素來界定反腐敗模式這一共識。以此為基礎,探讨了反腐敗模式的類型與反腐敗模式的變遷,認為反腐敗模式的變遷本質是不同時期反腐敗要素的主導與協同,其不應是一種單一的模式,而是在法治框架下運動、權力、制度的綜合運用,是一體推進的複合型反腐模式。并根據有效反腐敗的成功要素(6S模型)分析了反腐敗‘中國模式’的共性和特殊性。
在介紹我國反腐敗模式變遷的曆史演進中,李紅權教授指明各個階段反腐敗模式、理念、規則、主體、方式、目标等,并着重闡釋了我國反腐敗模式變遷的内在邏輯是政黨中心、漸進式路徑依賴、要素重組、優勢生成,強調我國反腐敗模式變遷是極具中國智慧、走中國道路的反腐敗中國方案。并從實現現代化進程與反腐敗的并行不悖、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廉潔政治同步發展、實現政黨長期執政與自身治理的内在統一、推動反腐敗國際新秩序的形成等方面闡釋了中國反腐敗模式變遷的治理效應。

劉暢教授對李紅權教授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感謝。她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李紅權教授從學理層面闡釋了反腐敗道路從路徑到模式的轉變,尤其是緊密結合腐敗發生的因素與反腐敗模式的要素,圖文并茂地闡釋了我國反腐敗模式變遷的發生機理與内在邏輯,既有曆史縱深,也具橫向比較,拓展了反腐敗模式問題的研究視野,更引發我們将反腐敗模式置于國家治理之中進行深入思考。在互動研讨環節,與會師生就複合型反腐敗模式的特點及改進、不同反腐敗模式之間的連接機制、制度反腐與體制反腐的區别等問題與李紅權教授進行了充分讨論。本期清晏廉政名家講壇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