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晚間,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國際事務工作坊”第13期學術活動在騰訊會議平台舉行。本次活動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系主任郭銳教授主持,邀請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軍教授做客主講,講座主題是“烏克蘭危機與當代大國關系變遷”。來自海内外多所知名院校的學者、研究生、本科生共150餘人參與本次活動。

劉軍教授首先對烏克蘭危機的内在機理進行了深入剖析。當前俄烏沖突情勢劇烈且成因複雜,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俄烏關系的内在機理主要涉及地緣政治、能源經濟等方面,并受到西方大國安全戰略的深度介入與長期影響。據對目前局勢發展狀況的觀察,俄軍已難以完全實現原定軍事目的,其主要策略是通過“以打促談”實現以安全為主的相關戰略訴求。俄烏在沖突開始後已展開多輪談判,成果超出以往。而烏克蘭方面則以“邊談判邊抵抗”作為應對,在盡可能動員本國軍事力量的基礎上試圖引入多個層面的外部幹預以達成所願。劉軍教授對俄烏沖突走向進行了多維度前瞻,認為雙方未來一段時間的互動焦點将集中于克裡米亞和頓巴斯的主權歸屬問題上。
劉軍教授指出,從以愛德華·卡爾、約翰·米爾斯海默等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視角看,烏克蘭危機是典型的“大國政治的悲劇”。俄羅斯重整“後蘇聯空間”的地緣政治目标與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必然發生沖突,當下俄美之間缺乏基本互信與尊重的情形更甚于冷戰時期。在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及其盟友試圖通過全面制裁進一步加劇了俄羅斯的“孤島”處境,而俄方則在對外政策之上綜合考量了以2024年為關鍵節點的國内政治進程。就俄歐關系而言,烏克蘭危機在客觀上促進了美歐“跨大西洋同盟”的“團結”,同盟内部軍費攤派等棘手問題有望迎來轉機。英、法、德等歐洲大國的外交政策差異,使歐洲内部分歧突顯。劉軍教授認為,中國外交對烏克蘭危機的應對及時、準确、充分,體現了複雜局勢下開展大國外交的強大實力、成熟能力與戰略定力。
郭銳教授對劉軍教授的獨到分析、精辟見解和精彩分享表示感謝,認為烏克蘭危機充分反映并可能繼續導緻全球範圍内大國關系的新一輪深刻調整。歐洲受本次危機的沖擊最大,其内部主要行為體短期政策取向與長期戰略目标各異,歐洲政治地理版圖出現“一分為四”的可能性,使其愈加難以成為多極化時代全球政治博弈中的“一極”。從全球視野出發,烏克蘭危機是否預示着中美俄戰略三角關系正在發展值得關注。中國應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繼續發揮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在互動研讨環節,劉軍教授與在線師生就中俄關系與傳統軍事同盟的差異、烏克蘭危機的身份政治根源、地緣政治危機中的大衆傳播、俄烏沖突與中國的戰略機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期工作坊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