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中心學院聯合舉辦的求智讀書會第十一次暨2014-2015學年第三次活動在東榮大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1214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讀書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治學系馬雪松副教授主持,來自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法學院、哲學社會學院的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讀書會的主題為“近代以來西方政治秩序的曆史演進與資本邏輯”。在本次讨論的第一階段,主要圍繞對“秩序”的理解展開,馬雪松老師通過介紹錢穆、Paul Pierson、Francis Fukuyama對曆史重要性的解讀引入了“秩序”一詞,同時闡述了Hayek對秩序積極意義以及Wolfgang Kasper與Manfred Streit對秩序消極意義的理解,并探讨了Friedrich Hayek和Karl Popper等對社會秩序、Paul Samuelson和Ronald Coase等對經濟秩序、Karl Marx等對政治秩序的理解。随後,通過學科史的簡要回顧,集中審視了政治學理論視域下的政治秩序範疇。近代以前及近代發端時,對政治秩序的關注主要集中于城邦(polis)、政體(polity)與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這三個主題的考察上。西方曆史進入近代之後,構成政治研究最主要對象已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古典學說的“國家”,其實質則是絕對、至上、不可分割的主權。在後來豐富的近代政治秩序學說中,最著名的有共和政制、立憲政制、民主政制這三種政治秩序理論的構建路徑。
在本次讨論的第二階段,主要圍繞“幾種不同類型的國家”展開,馬雪松老師與同學們在研讀Charles Tilly的《強制、資本和歐洲國家》的基礎上,從近代國家形成的内部觀點中的集權主義、生産方式分析,外部觀點中的地緣政治、世界體系分析入手,介紹了國家形成的不同觀點,并着重區分了封建主義國家(Feudal states)、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e states)、資本主義國家(capitalist states)的差異,由此邏輯思路考察了近代國家如何邁入現代性的門檻。
在本次讨論的第三階段,主要圍繞政治秩序的确立與資本邏輯的關系展開。馬雪松老師從商品經濟發展與階級關系變遷,财産權與法律體系,戰争機器、财政汲取與責任政府,以及雇傭勞動與社會權力體系四個維度闡釋了近代政治秩序的确立與資本邏輯之間的關系。在讨論的過程中,付鼎元同學談了對何為自由的理解,劉世禹、滕亮、楊楠三位同學談了對什麼是“既得利益”群體的理解。随後,馬雪松老師對這些問題了點評和解答。
在活動将要結束之時,馬雪松老師對本次讀書會進行了總結,并對下一期的研讀任務予以布置。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滕亮)
2014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