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晚間,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66期學術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東榮大廈B102會議室舉行。紐約州立大學法明代爾分校曆史、政治與地理系暨科學、技術與社會系陳丹丹副教授受邀擔任主講嘉賓,作題為“作為政治與倫理概念的‘恥’——以早期中國思想為例”的學術講座。吉林大學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薛潔教授、何力群副教授、人民政協理論研究中心李羿副主任、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楠老師,以及學院部分博士生和碩士生參與交流。本期工作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馬雪松教授主持。
“恥”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具有重要意義,陳丹丹老師細緻辨析了中西語境下“恥”的不同内涵。她指出,中國文化一直以來被許多國外學者視為“恥感文化”,相關研究可能更聚焦“恥”和感官的關聯,将“恥”作為一般意義上的倫理美德來探讨。但在古代中國傳統中,“恥”這一概念兼具道德屬性與政治屬性,構成了道德與政治、德性與行動、個人與國家的連接點。因此,陳老師将“恥”的觀念放置在早期中國的道德和政治結構中加以檢視,探讨其在中國語境中的特殊意義。
随後,陳丹丹老師深入梳理了《論語》《中庸》《孟子》《荀子》等儒學經典中關于“恥”的基本觀點和普遍理解,結合具體時代背景、社會情境與倫理結構進行解讀。她關注到中國早期文化體系與思想文本中,“恥”概念背後的道德“自主性”與“他律性”的互動關系,認為在東方文化中羞恥感并非全然來自外界環境的塑造與制約,更是源于内生的自我審視與反省。她強調,“有恥”既是對士人、官員、民衆約束自身言行舉止的倫理要求,“知恥”也被認為是個體參與政治共同體的基本德性,成為國家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
最後,陳丹丹老師提出“恥”在中國古典思想中具有“美德、行動與為政之道”三重概念特征。一方面,作為個人自我意識和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恥”具有一種“内向性”,指導個體圍繞“恥感”作出正确行動選擇。另一方面,個體通過“恥”與周遭建立了聯系,通向集體行動與國家治理的“恥”又具有一種“外向性”。
馬雪松老師對陳丹丹老師的精彩講演表示衷心感謝。馬老師認為,陳老師打通文史哲學科壁壘,以人文學科中的“恥”觀念為基礎延展至社會科學的相關領域,展示了原創度高、探索性強的精品學術成果。在互動研讨環節,陳老師與參會師生就天子諸侯明“恥”的基本要求、恥感的國家維度、恥感修身與阻礙行動的張力、道家思想對于“恥”概念的超越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本期工作坊在熱烈探讨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