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提高研究生科學文化素質,吉林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于4月20日晚間開展第十六期“明德研工”論壇活動。本次論壇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協辦,邀請到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于海洋老師擔任主講嘉賓,進行了題為“決策為什麼失敗——宣和北伐到靖康之恥的決策反思”的學術分享。論壇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宮笠俐教授主持,吉林大學校内外近三百名師生參與了本次線上講座。
講座開始,于海洋教授采用先破後立的論證方式,首先介紹了中國傳統史論中對于宣和北伐決策失敗的三種解釋,即變法亂政說、決策失誤說、執行失敗說,認為這三種傳統假設的解釋力不足且均存在缺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宋徽宗朝戰略決策的複雜曆史背景,難以解釋整個決策和實踐過程。因此,于老師認為,後人由果推因的總結并不能對當時軍事和外交決策做出切實反思,需要引入新的理論工具重新探讨宣和北伐的決策過程,有助于對宣和時代的宋金關系進行有價值的分析。
基于此,于海洋教授利用前景理論尤其是參考依賴學說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宣和北伐的決策過程,為理解災難性的決策如何産生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前景理論相對于預期效用理論的經濟理性假定,最大特點是依據“風險傾向”和參考點做出決策。北伐的參考點在于光複漢唐舊疆,但是這違背了前景理論考慮近期現狀的判斷。于老師從北宋的曆史悲劇中進行了理論反思,認為前景隻是經濟理論,而現實的國家更為複雜,在決策時可能同時處于收益和損失狀态,繼而提出理論修正,認為國家還具有隐性參考點且多種認知會出現複合參考。北宋自立國以來赢得的戰争有限,控制戰争風險和成本成為内嵌于北宋的隐性參考點。于海洋教授最後總結,認為複合參考依賴為理解決策集團缺陷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觀察視角,意味着國家戰略的統一性和聚焦性出現矛盾。如果隐性參考點成為“決策迷霧”,則需要考慮具體情境來克服參考點轉換停滞現象。
在互動環節中,宮笠俐教授就如何衡量和評估一國的受益與受損狀況進行發問,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引導師生深入交流。随後同學們針對北宋澶淵之盟是否具有類比性、南宋是否從北宋失敗中汲取教訓及南宋為何仍要聯蒙滅金等問題,積極踴躍地同于海洋教授展開探讨。于老師詳盡細緻地解答了同學們的疑問,提到了參考點轉換困境、多角度分析決策問題等,讓大家收獲頗豐。
活動尾聲,宮笠俐教授對于海洋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認為于老師的研究成果為分析“災難性”決策提供了新的視角,表示這種通過修正西方理論模型來分析中國具體史實的研究範式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次學術講座兼具曆史感與創新性,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富有啟發意義。通過此次學習,同學們對北宋的戰略失敗原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紛紛表示此次講座對于開拓研究思路大有裨益,并對于海洋教授深厚的研究積澱與學術造詣感到敬佩。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希望同學們能夠通過學術活動以史明鑒,了解新的學術分析視角,激發學術創造力,增添學術思想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