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20幾年的疾病陰影中走出來,沒有因為疼痛落下淚水,卻因感動與關懷幾度哽咽。
她不喜歡悲情地渲染自己,卻一再念念不忘對每個“恩人”的感激。
她對母校的感念,來自比任何人都真實的切身體會。
她所帶給我們的感動,不僅僅是苦難中的堅韌不拔、樂觀勇敢,更是一顆懂得感恩與回報的赤子之心。
已經在吉林大學學習和生活十年的張力娜,是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一名在讀博士生,從小就患有先天性髋關節脫位疾病,在此之前的十幾年,她一直經受着疾病的困擾。從大四到研一期間,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輾轉長春、哈爾濱、北京等各大骨科醫院,都沒有得到滿意的治療。
在吉大讀博士的第二年,學校領導和老師得知了她的特殊情況,組織白求恩第三醫院的醫師對她的病情進行了會診。2010年4月,她在白求恩第三醫院進行了第一次全髋關節置換手術;2011年3月,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如今,每天堅持康複練習的張力娜對未來充滿信心,她說:“這是吉林大學給我的最厚重的禮物。”
因為有溫暖,所以不自卑
一走進張力娜的寝室,記者立刻被她的熱情與大方所感染,還在做康複練習的她拉開椅子聊起自己的經曆,沒有任何回避和羞澀。她說,這次是她“人生第三次學習走路”,雖然行走還不是很順利,但已經在漸漸地恢複和好轉,幽默的她還笑稱走路有些晃動的自己“好像一隻企鵝”。她說:“身體的缺陷是上天的一個惡作劇,但我沒覺得這是生活的全部,這隻是一部分,我覺得這不是我的錯,我不需要為難自己。”
張力娜也表示,以前在念本科的時候,因為身體原因有過一些自卑的心理。她内心朝向堅強樂觀的轉變,緣于每個身邊人對自己的關懷。“因為有很多溫暖的東西,就不會隻看到痛苦,這就是我可以樂觀、不自卑的原因吧。”
用一生去感謝的幕後英雄
張力娜介紹說,在她充滿波折尋求治療的階段,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主動為張力娜聯系會診,在她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她最及時的幫助,他就是副校長陳崗。
一次在對殘疾學生的慰問中,陳崗得知了張力娜的特殊情況,開始十分關注,并聯系到白求恩第三醫院院長高忠禮和知名醫師進行會診,全方位地為她準備手術治療。她說,那個時候有什麼問題都會打電話找陳崗副校長,雖然他是校領導,但每次都悉心為她排憂解難,而且每次的态度都是令人“如沐春風”般的和藹可親。張力娜滿懷敬畏地說:“面對陳崗副校長的時候,我還是很忐忑的,每次去找他總是有一種祈求幫助的心理,可是他每次給我的感覺,我都不是卑微地存在。我的自尊心很重,他從來不會讓我有低聲下氣的感覺,每次跟他說話我都覺得自己像個孩子,不像個快30歲的人。”
除了病情上的關注,陳崗也得知了張力娜家裡在手術費用上的困難,便主動聯系學院及醫院,使用醫保為她報銷了11萬元的手術費用。說着說着,張力娜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來。她帶着一絲愧疚地說:“我不知道怎麼表達,最多也隻能是對他說一句謝謝,我可能都表達不出我對他有多感激,可是他真的讓我覺得,生活不隻是不幸,還有很多幸運存在。”
在這次對于張力娜來說有着決定性意義的手術中,高忠禮院長同樣是張力娜最想感激的“恩人”。初次進行會診時,高忠禮一直特别細心地為她分析病情。他果斷提出,要麼就不做手術,要麼就做全髋關節置換,手術後可以讓患者像正常人一樣走路。
張力娜自己也不敢相信地說:“我從來沒有想過我以後還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路。”從會診到手術,高忠禮給予了她更多的幫助和鼓勵。手術前,高忠禮曾多次與張力娜面對面交談,解除她内心對手術的顧慮,堅定她手術的決心;手術也是由高忠禮親自主刀,術後還時常詢問她的恢複情況,在整個過程中給予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張力娜說,陳崗副校長給予我的是精神上的關懷,高忠禮院長則是在我病情上的照顧,他們都是我的‘幕後英雄’”。
“父親”般的存在
交談中,張力娜又提到了一位“恩人”。當初能夠擁有獲得手術的機會,也多虧了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博士研究生輔導員老師盧貴華向陳崗的“推薦”。在初次見到陳崗時,她沒敢大膽提出病情上的需求,是盧貴華老師在最緊要關頭說出了張力娜的特殊情況,受到了學校的關注。
“我有任何困難都會去找盧貴華老師,這幾次交大學生保險我都不在學校,但老師會先為我交上,他知道我肯定需要,任何事情,隻要跟我有關,他都會為我着想,甚至有時候我覺得他就像是我的父親。”
手術前的一段時間,張力娜猶豫不定,找到盧貴華老師。盧貴華說:“人生在世,有很多意外不能預料,所以我覺得眼前的事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活得更好,那去做一些努力也未嘗不可。”就是這親人般的關懷,這“做一些努力”的支持,讓張力娜勇敢地選擇了自己未來的光彩人生。
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
從每天幫助自己打水的同學好友,到每次去醫院複健提供免費指導的醫生,從父母到導師,這些或親密或生疏的人,都是張力娜時刻挂在嘴邊的人,“做手術到現在,最大的感觸就是特别感激,可能那些疼痛我都不會哭,但是一想到很溫暖的事情就會特别感動。”當說起心中這些永遠的“恩人”時,這位樂觀幽默的女孩還是無法抑制感動的淚水。
她說:“我在吉大十幾年,如今臨近畢業,讓我更加對這個學校戀戀不舍。因為這個學校中的人們,讓我在這幾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