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舉辦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60期)

發布時間: 2022-06-21點擊:


2022年6月16日晚間,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辦的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60期學術活動在騰訊會議平台舉行。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暨學衡研究院李裡峰教授受邀擔任主講嘉賓,作題為“近代中國的概念變遷與政治轉型”的學術講座。本次活動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鄭倩副教授主持,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副院長馬雪松教授緻歡迎辭,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以及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倫敦大學、高麗大學等海内外高校的五十餘名師生參與本次活動。

undefined

 

undefined

 

 

李裡峰教授首先政治概念史研究的理論基礎出發,梳理了概念史研究的學術源流與演進脈絡,分析了國内外主要的研究流派的學術觀點與研究側重點20世紀初,傳統思想史研究受到挑戰,觀念史脈絡和社會史脈絡對傳統史學研究造成了巨大沖擊20世紀中期,德國、英美和法國史學界對語言和話語分析産生濃厚興趣,這種“語言學轉向”為概念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認識論前提,使得20世紀後半葉出現了關鍵詞研究和概念史研究。西方學界關注語言、概念的重要作用逐漸形成英美劍橋學派、法國話語分析和概念社會史學派以及德國概念史學派三種傳統,李裡峰教授講解了波考克、斯金納福柯孔茨、塞勒克等重要學者的主要學術成果與理論觀點,認為德國史學家科塞勒克的研究為概念史研究提供了理論參照,其主編的八卷本《曆史的基本概念德國政治—社會語言曆史辭典》影響深遠

對于如何在近代中國情境下踐行概念史研究,李裡峰教授介紹了中國概念史研究的數據庫分析、概念叢分析、新名詞研究、關鍵詞研究、翻譯與傳播研究等研究取向,并着重講解了主體性概念、價值性概念、行動性概念、制度性概念、主義型概念這五種中國現代基本政治概念及其内涵。通過群衆、運動、政黨概念譯介與演變為例,分析了概念演變對中國政治現代性的影響。他指出,概念可以作為表征來理解、表達和再現現實,亦可以作為要素直接參與曆史演變過程,成為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

在互動研讨環節,與會師生就概念史研究中概念選擇的标準、概念史研究再創新的動力以及人工智能數字技術對概念史研究的提升作用等問題與李裡峰教授進行了充分探讨。講座尾聲鄭倩副教授再次向李裡峰教授緻以由衷的感謝,本期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結束。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