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政午同行”青年教師學術沙龍第10期活動以線上交流會形式召開。本次沙龍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國際政治系姚璐教授作為引談嘉賓,以“在‘不确定’的全球化中找回全球治理”為主題做引談發言。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馬雪松教授、王岩老師、李慧傑老師,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轶倫老師,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師資人才辦公室孫久舒老師、教學辦公室連永超老師、研究生辦公室王斯靓老師及學院部分研究生參與交流。沙龍由國際政治系主任郭銳教授主持。

姚璐教授認為,在不确定性與日俱增的當今世界,“黑天鵝”與“灰犀牛”交替入場。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球治理日益成為學界熱議的研究主題。探索與實踐全球治理的新狀态,首先應明确全球化的諸多實質,即全球化的主導力量正在由“國家”變為“資本”;自由貿易越發向着集團化、俱樂部化發展;面對政治、社會、文化、生态領域超越民族性的趨勢,政治的全球化并未跟上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全球化是被建構出來的,應當更多看到其融合與分裂、機遇與風險并存的特征。随後,姚老師從新自由主義的局限、以制度為基礎的多邊主義、地區一體化的受挫、同質化與民粹主義并存等方面,對“全球化”這一概念進行了全面解構和徹底重構。
在講演主體部分,姚璐教授首先以物理學中的“熵”概念解釋全球化中的不确定性。以多中心為特點的全球化無法解決自身造成的安全、環境、金融等方面問題,技術應用的深入使得确定性的威脅轉化為概率性的風險,為此亞曆山大·溫特等學者已經注意到量子思維對決定論的超越。國家治理出現系統性危機的風險正在提升,數字技術使得人為制造大範圍割裂成為可能。全球治理的失效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政治全球化逡巡不前、全球化對國家的侵蝕、“民主赤字”的凸顯、資本擴張激化共同體内部問題、同質化對差異性的遮蔽等。而要找回全球治理,首先必須找回國家,确定全球治理的邊界;治理邏輯的發現應從基層治理入手而非“自上而下”,打通學科壁壘以更好把握“單元”與“結構”間張力;同時還要注重國家市場社會之間的平衡,并在全球層面實現由自由平等發展到公平正義的價值觀念轉變。

郭銳教授高度評價姚璐教授所做的分享,指出全球化作為概念一向衆說紛纭,全球治理會否自然形成以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等問題也一直存在争議。全球化在我國經曆了從排斥到接受再到西方國家“反全球化”的今天肩負起引領全球化責任的轉變,百年變局與世界疫情更加凸顯了此一議題的探索價值。馬雪松老師在發言中提到,姚璐老師的引談内容起到了打造展現學術風采窗口、傳播科研成果渠道、激發青年教師成長動能引擎的效果,代表了國際政治學者在鞏固基礎理論研究雄厚根基的同時,積極回應相關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有效提升學術研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能力,并指出推進多個學科、多重理論交融彙通,強化經驗研究與理論觀點對話互補的重要性。在交流互動環節,與會師生就經濟貿易“武器化”行為的應對、高階政治與低階政治在安全決策中的作用等問題展開研讨。本期沙龍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