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舉辦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第59期)

發布時間: 2022-04-25點擊:


2022422日晚間,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第59期中國政治研究工作坊在騰訊會議平台舉行。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主任談火生長聘副教授受邀擔任主講嘉賓,作題為“曆史範例與理論建構——盧梭筆下的百人團大會”的講演。本期工作坊由劉雪華副院長主持,雲南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匡自明教授、東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肖克教授、華中師範大學農村研究院任路副教授、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馬雪松教授、龔蔚紅副教授、楊健潇副教授、朱萬潤副教授及部分國内高校政治學專業研究生、本科生60餘人參與工作坊。

 

談火生老師首先指出,相較古希臘政治在19世紀後才随着資産階級民主的興起而受到空前重視,古羅馬是歐洲政治思想與制度更為重要的源泉,在更長時段與更深程度上起到了奧克肖特所言“典範和詞彙表”的作用,堪稱三代政治理想的西方版本。談老師認為,應當注意到政治思想中關于羅馬政體的曆史叙述更多服務于理論家的理論目标,與曆史研究及古典學研究立意有别,并以羅馬早期曆史事件為例,比較了奧古斯丁與西塞羅、馬基雅維利、李維等人論述中的差異。《社會契約論》第四卷即是通過讨論曆史而落實對“公意”的理論關懷,因而并未重點涉及元老院與執政官等傳統觀念認為的羅馬政體核心要素,而是選擇人民大會、保民官、獨裁制、監察官制等展開讨論。

在講演主體部分,談火生老師對《社會契約論》中與羅馬百人團大會相關觀點進行了深入闡釋。作為最重要的人民主權理論家之一,盧梭在“防止政府篡奪主權者權威”這一問題意識下讨論古羅馬人民大會的一系列具體制度,聚焦的核心對象是百人團大會。百人團大會中的人民主權原則體現為通過人口劃分避免政治的派系化,通過将對立的兩個部分(貴族和平民)結合起來使其具有最大的包容性,通過控制最後的決策權,羅馬人民成為真正的主權者”。在百人團大會所體現的狹義立法權概念下展開的立法分工設想,體現了盧梭從現代社會實際狀況出發,試圖在立法中将人民的同意與政治家的智慧結合起來的考量。公意通過百人團大會中的投票而産生,孔多塞的陪審團定理對相關機制做出了較好的解釋,而麥考米克等從百人團大會的投票方式出發,對盧梭發起了“支持寡頭制”這一背棄其核心立場的嚴厲指控。作為對這一指控的回應,談老師認為,盧梭其實明确認識到了百人團等級投票制度有利于貴族。但盧梭對此是持批評态度,而不是贊成态度,他試圖通過引入抽簽制來削弱等級投票制的負面影響。對此處抽簽制的理解,談老師認為優先投票百人團對後續百人團的投票具有示範效應,同時也賦予每個階級以自我立法的機會,這體現民主的原則,并有助于公意的實現。公民德性則是百人團投票産生公意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在講座尾聲,談老師揭示了本研究的現實關懷,即将中國曆史經驗與思想史資源相結合,構建與現有主流理論對話的經驗政治理論,推動中國政治學從理論的利用者與消費者躍升、質變為原創者與生産者。

 

龔蔚紅副教授在評議中指出,談火生老師從思想史研究範式出發,提出了古羅馬百人團大會民主性論證的新穎思路,對曆史範例與理論建構關系的理解與認識有助于中國政治學理論的發展;并針對講演中的具體觀點,從百人團大會對描述性代表标準的現實滿足、優先投票百人團對後續投票示範效應的認定缺少經驗基礎等角度提出了問題。談火生老師對相關問題作了詳細回應,進一步深化了相關讨論。在互動研讨環節,與會師生還就曆史事實與理論建構的張力、審議民主在全過程民主中的應用場景、公民德性在公意産生中的實際作用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讨論。劉雪華教授對談火生老師精彩而富有啟發性的講演表示衷心感謝。本期工作坊在熱烈的交流探讨中圓滿結束。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