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研究與獎勵計劃”總負責人俞可平教授為我校師生做了題為“中美政府創新比較——基于中美政府創新獎的分析”的學術報告。此次學術報告,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由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光輝教授主持。
俞可平教授首先介紹了選定這一研究課題的過程,并通過其親赴哈佛大學進行訪學的經曆,向大家介紹了他所了解到的美國的政治文化。俞可平教授将中美之間政治體制和政治文化的差異作為研究背景,從兩國政府創新獎這一微觀角度切入,對中美政府創新進行了比較分析。
接下來,俞可平教授對中美兩國政府創新獎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涵蓋獎項設立宗旨、申報資格、評選标準和選拔程序等内容。重點分析了兩國政府創新獎宗旨的差别,指出美國政府創新獎重在發現成功的領導人,也就是注重“人”;而中國政府創新獎則是重在發現好的創新實踐,即側重于“案例”。此外,俞可平教授着重強調了中國政府創新獎作為民間獎的公平和清正。
緊接着,俞可平教授對申報中美政府創新獎的項目進行了比較。為了客觀比較兩國創新項目的類型,俞可平教授沒有單純采納任意一國的分類方法,而是綜合兩國的獎項設置情況提出了自己的分類主張,即公共服務、行政管理、民主參與、透明與監督和法治與安全五個方面,進而從行政層級和所屬類型兩個方面進行了數據統計。他指出,美國政府創新發生在州、郡和市鎮層面上的案例占了大多數,中國政府創新則主要發生在地級市和縣級公共權力部門當中。美國政府創新項目50%發生在公共服務領域,26%發生在行政管理領域,民主參與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數量非常有限;雖然我國公共服務領域的創新項目占據相對多數份額,但民主參與、透明與監督和法治與安全也分别占9%、28%和10%的比重,這與美國明顯不同。
根據前兩部分的介紹,俞可平教授做了幾點總結。首先通過對美國政治現狀的簡介,指出宏觀政治體制不同是進行中美比較研究的基本前提,進而提出了兩國在創新獎項申報方面的不同:第一是從項目申報數量上來看,美國遠遠多于中國;從普及範圍上來看,美國要更廣泛一些,聯邦到地方各級政府普遍參與進來,甚至中央情報局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等特殊部門也都積極參與獎項申報,而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核心部門幾乎沒有申報的曆史。俞可平教授認為,産生上述差異主要有如下幾點原因:首先是宏觀政治體制的不同;其次是兩國政府對民間獎的态度不同;第三是兩國政府創新的主要動因不同;第四是兩國政治文化不同;第五是兩國官員體制的不同。接下來,俞可平教授對兩國政府創新動力、創新的成功經驗和面臨的困難阻礙進行了分析,着重表達了他對中國政府創新面臨的困難阻礙的看法。他認為,這種困境突出表現在創新動力不足、創新主體可持續性不足、創新措施沒有上升到制度所導緻的推廣不足等幾個方面。
基于前面的論述,俞可平教授總結了中美兩國政府創新的共同趨勢:一是兩國政府創新都構成了各自國家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是兩國政府創新的重點都是公共服務;三是兩國政府創新的活動都引起了國内各界的廣泛重視,并起到了引領和示範作用;四是兩國政府創新都面臨着動力不足的威脅;五是兩國有些創新實踐都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六是兩國都認識到了民主治理的重要性。俞可平教授結論性地指出,政府創新的最終目标就是走向善政與善治。
最後,俞可平教授耐心細緻地回答了在場的政府官員、老師和同學們的問題。報告會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董偉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