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晚18:30分,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趙鼎新教授在我校中心校區東榮大廈九樓會議室為我校師生做了一場題為“社會變遷理論和中國曆史形态”的學術講座。此次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學社會科學處共同舉辦,系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名家講座。報告會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院長、吉林大學社會公正與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光輝教授主持。
趙鼎新教授主要運用多元演繹的方式試圖重新解讀中國的曆史形态和社會變遷,從而努力用有創造性和創新性的觀點,得出自己的社會發展理論。首先,趙鼎新教授認為中國的主要文明是從西周開始的,以此為起點,他就其理論闡述了要研究的主要問題,即政治、意識形态、軍事和經濟四個方面,并表明在這個曆史進程中一直是由政治理性化主導的。緊接着,趙鼎新教授闡述了中國到漢武帝時代主要形成的同其它國家所不同的七個主要類型,包括政治早熟、政治彈性、強國家傳統、軍事力量、帝國的擴大、宗教的常态、商業的發展。其次,趙鼎新教授闡述了其理論的兩個出發點,第一,人是追求主導的競争性動物,第二,人的競争表現在四個層面上,即政治、軍事、意識形态和經濟。随後,趙鼎新教授運用演繹性的理論來推導政治競争、軍事競争、意識形态競争和經濟競争以求其本身的性質,進而得出曆史是非目的性的而又是有規律的活動。具體來講,第一,經濟競争和軍事競争輸赢非常明顯,有一個積累性發展的非目的性結果,但軍事競争追求的是公共的,從而導緻集體主義的工具理性,而經濟競争追求的是私人的,從而導緻個人主義的工具理性。第二,意識形态競争和政治競争不會導緻積累性發展,意識形态競争是價值理性層面的競争、沒有輸赢的準繩。意識形态權力是一種合法性的權力,同時是分散性的而不是集約型的權力,相對來講,政治權力就比較重要,始終占主導地位,它具有強制性,并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合法性。再次,趙鼎新教授闡述了在前現代社會經濟權力的本身特性在于,它是非強制性的,它的表達方式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是自利的,從而導緻其在各種各樣的價值的攻擊下是沒有防備的,因為工具理性本身是競争不過任何價值理性的。最後,趙鼎新教授指出了現代化的核心特點在于個人主義工具理性的價值化,其必要條件在于,資本家獲得政治權力,繼而供養一批知識分子為其作正當性論證以使權力向外擴展,達到個人自私自利的正面價值化。
最後,趙鼎新教授對整個講座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并一一解答了現場同學提出的相關問題,報告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