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工作的通知

發布時間: 2014-07-04點擊:

校内各有關單位:

    根據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文件精神,學校決定開展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選拔推薦工作。為做好此項工作,現将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組織領導

    ㈠ 學校成立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選拔推薦工作小組和選拔推薦專家委員會。

    1.學校選拔推薦工作小組組長由主管校領導擔任,成員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選拔推薦工作的組織與協調。工作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處,負責選拔推薦工作的具體組織與實施。

    2.學校專家委員會負責對各中層單位推薦的人選進行評審,向學校提出推薦人選建議名單。

    ㈡ 中層單位成立專家評審組。

    專家評審組組長由中層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成員原則上由本單位學術委員會成員組成,負責對本單位申報人選進行評審推薦;未被學術委員會覆蓋的中層單位可視實際情況聘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審組,負責對本單位申報人選進行評審推薦。

    二、選拔推薦範圍及條件

    ㈠選拔推薦範圍

    在學校教學、科研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業績,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并符合下列選拔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均在推薦選拔範圍(省第十一、十二批突貢專家除外)。

    ㈡選拔條件

    年齡不超過55周歲(1959年1月1日以後出生),熱愛國家,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業績成果以近四年(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工作業績和成果為主要評選依據,兼顧長期貢獻。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創造性研究成果的;或是“國家自然科學獎”獲得者。

  2.有重大技術發明創造或重大技術革新成果,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或是“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省(部)級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或是“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的前6位獲獎者、兩項二等獎中的前6位獲獎者、三項三等獎中的前3位獲獎者。

  3.在社會科學領域研究成果顯著,以首位作者出版或發表過在學術界和社會上有較大影響的學術著作或學術論文的;或是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首位獲獎者。 

  4.學術學科帶頭人,以首位作者出版過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或在國内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有較大影響的學術論文的(被《SCI》、《EI》等收錄,引用率較高)。

  5.參與完成省重點工程、重大科技攻關和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高新技術引進消化等研究任務,創造性地解決了重大技術難題,并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

  6.在教書育人方面成績顯著的;或是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上獲獎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

  7.醫術精湛高超,多次成功診治疑難危重病症,享有盛譽的;或在較大範圍内有效預防、控制、消除疾病,成績突出的。

  8.長期在農業生産或農業科技推廣第一線工作,在農業成果轉化、農業技術引進、創新、推廣和服務等方面,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在省内外産生重大影響,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或是“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獲得者。

  9.在信息、金融、财會、經貿、法律、公共管理等領域,參與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并取得突出業績、做出特殊貢獻的。

  10.在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等領域成績顯著,是重點學科或藝術門類的帶頭人。

  11.在教練執訓工作中成績顯著,培養出打破世界紀錄、取得國際級競賽前三名、全國運動會第一名或多年保持全國紀錄運動隊(員)的著名教練員。

    12.省内科技成果轉化科研人員、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的高層次海外留學回國人才、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農村農業生産經營等行業中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各類鄉土人才等其他在專業技術崗位中取得突出業績,做出重大貢獻,享有同行業盛譽的人員。

    三、選拔推薦名額

    我校選拔推薦名額共40人,其中45周歲以下人選(1969年1月1日以後出生)推薦名額不少于15人。

    各中層單位可向學校推薦 1-2 人,推薦2人的需有序上報。推薦工作應與學科專業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并注意45周歲以下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的選拔推薦。

    四、選拔推薦工作程序

    ㈠個人申報。

    申報人按要求填寫、上報申報材料,并将申報材料報送所在中層單位。

    ㈡中層單位審核。

    由中層單位對申報人是否符合申報條件以及業績的真實性進行審核,确保本單位申報人員的材料要真實、完整、規範。

    ㈢中層單位推薦。

    1.各中層單位專家評審組對本單位申報人員進行評議;中層單位黨政聯席會議根據專家評審組評議結果和相關文件精神綜合評議确定拟推薦人選。

    2.各中層單位對确定的拟推薦人選的工作業績等材料在本單位内部進行公示,公示期為3天。

    3.經公示無異議後,各中層單位将推薦人選的申報材料和本單位推薦情況統一上報學校選拔推薦工作小組辦公室。

    ㈣學校評審。

    1.對各中層單位推薦人選的申報表格在校園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3天。

    2.學校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确定推薦人選建議名單。

    ㈤學校确定推薦人選。

    ㈥結果公示。

    對确定的推薦人選名單在校園網上進行公示,公示期為5天。

    ㈦組織上報。

    公示無異議後,組織材料上報。

    五、報送材料及相關要求

    ㈠《申報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推薦一覽表》(附件1)

    1.各中層單位統一填寫《申報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推薦一覽表》(以下簡稱《一覽表》),申報2人的請排序。

    2.《一覽表》中“出生年月”請按“2010-09”格式填寫;“申報類别”請按“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醫藥衛生、農林水利、經濟管理、文學藝術”填寫。

    3.《一覽表》用A3紙打印,加蓋公章,一式1份,同時上報電子文檔(文件名:單位+一覽表)。

    ㈡《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申報材料》(附件2)

    1.申報人按照《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申報材料》(以下簡稱《申報材料》)的要求制作申報材料電子版,其中近幾年有代表性的成果、論文和著作須标出主要貢獻的相關段落,被引用和評價情況。

    2.《申報材料》“職稱證”一項統一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處出具證明。

    3.申報人按照《申報材料》電子版打印生成紙版申報材料冊(A4紙),膠印封裝一式1冊;《申報材料》不得超過30頁(可雙面打印),每頁需加蓋審核人名章,材料冊封皮需加蓋推薦單位公章,同時上報電子版(文件名:單位+申報材料)。

    ㈢《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表》

    1.申報人下載安裝“個人信息采集工具”軟件(附件3),按照軟件的要求填寫《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表》(以下簡稱《評選表》)。

    2.《評選表》中“申報類别”請按自然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醫藥衛生、農林水利、經濟管理、文學藝術填寫;“突貢事迹闡要”按近四年以來的成績逐條精簡列舉;其他各欄請按軟件提示填寫。《評選表》中所填寫的科研任務、論著、發明專利、所獲各種獎勵等業績成果均應在《申報材料》中标注清楚,無佐證材料的業績不要填寫。

    3.申報人通過“個人信息采集工具”打印《評選表》(A4紙雙面打印)1份,将蓋有公章的《評選表》原件掃描(彩色掃描,分辨率150DPI)生成清晰的PDF格式電子文檔(文件名:姓名+評選表),供學校公示使用。

    4.申報人上報《評選表》原件1份,複印件35份,同時上報《評選表》PDF電子版以及“個人信息采集工具”生成的RPU數據文件(文件名:姓名+數據文件)。

    ㈣申報人請将35份《評選表》複印件和其他全部上報材料分别裝在兩個檔案袋中。檔案袋封皮上應清楚标明申報人的姓名、工作證号、所在單位和申報類别,裝《評選表》複印件的檔案袋須明确注明“評選表”字樣。

    六、時間安排

    請各單位于2014年7月11日(星期五)下午4:00前将本單位推薦人選材料報送至學校選拔推薦工作小組辦公室。逾期不報不再受理。

    七、相關要求

    ㈠為保證推薦工作的順利進行,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嚴格按照規定的範圍和條件認真進行推薦,确保推薦選拔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㈡各單位對本單位申報人員提交的獲獎、論文和項目等成果材料要嚴格審查,認真核對原件,對弄虛作假、虛報業績者,一經查實,取消申報資格,并追究推薦單位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其他未盡事宜可咨詢學校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選拔推薦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心校區行政樓821室 )。

    聯系電話:85166483

    聯 系 人:王甯  孫祺  黎宏宇

    電子郵箱:jsgbk@jlu.edu.cn

    附件:1. 申報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推薦一覽表

          2. 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評選申報材料

          3. “個人信息采集工具”軟件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處

                                                                          2014年07月04日

2014年7月4日

Copyright©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伟德国际集团 版權所有

通信地址: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前進大街2699号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郵編:130012)

辦公地點: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東榮大廈A座5層、12層

訪問計數:
Baidu
sogou